《陈翔六点半》为什么现在结尾没有了陈翔,只显示《六点半》了?
《陈翔六点半》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节目,其导演就是陈翔,而且陈翔以前导演过动画节目《大风车》是从6点播出到6点半,因为停播了,导致很多铁粉意犹未尽,希望能再次播出,
为了弥补遗憾陈翔才将这个名字叫做《陈翔六点半》。
喜欢看《陈翔六点半》的朋友应该发现了,《陈翔六点半》已经更名为《六点半》,这样的改变让很多喜欢看这个自媒体账号短视频的朋友有了一种陈翔退出《六点半》的感觉,但是《六点半》账号的简介依然赫然写着:《六点半》是一部由陈翔导演创作的短视频节目。
很多人都很好奇,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陈翔的团队做出了这么大的改变呢?
“陈翔六点半”这个ip虽然好,但是个人标签太过明显,对于他们团队后续的发展扩大限制很大。陈翔他们这两年一直在不断融资做大自己的版图,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投资,就必须弱化个人标签,把这个公司做得更大更有影响力。从他们改名字也可以看出来,陈翔团队的野心不小,
已经不满足做一个短喜剧了。
公司化运作的要求,不能搞个人崇拜!
《陈翔六点半》公司化运作,让以往过度突出的陈翔标志,变得不再那么适宜,毕竟一批优秀演员的成长,让六点半不用再突出陈翔的品牌内容,而是可以通过球球、冷檬、蘑菇头等人的自带影响力,让六点半的影响多样化。带陈翔两个字以后无论是融资还是卖IP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要是想做大做强,必须得增强团队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才行,
陈翔的标签化太强,故去掉比较好。
或许现在已经是团队在运作,已经不是一个人为主导,去除人名更利于传播和推广,而且开始可能大家都是奔着陈翔去的,但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绝对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陈翔的团队已经不止一次被指责抄袭了。
他们的故事段子虽然有意思,但是有些却被观众指出不是原创的,有些内容从其他地方完全可以找到出处,之前陈翔还因为抄袭而被告了好几回了。所以他们改名字这么做,估计也是因为侵权了,严重的话可能还得换名字重新来过,所以他们也是在做两手准备。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最近的《陈翔六点半》中,陈翔露面越来越少,他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大电影的前期筹备转移,那么,由其他人担纲的短视频拍摄,再突出陈翔的作用,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陈翔六点半》除了做短视频,这两年开始向电影进军,而且成绩非常亮眼。《陈翔六点半》先后拍摄了先后拍摄了《废话少说》,票房1239万元,《铁头无敌》票房2371万元,《重楼别》现在还在上映,票房已经达到了1770万元。而这三部电影我都看了,都是以前短视频老班,成本非常低。
可以说在电影领域,陈翔赚大了!
纵观自媒体短视频领域,能够像《六点半》做的这般优秀的实属不多,早于《六点半》的短视频情景喜剧《万万没想到》就没能续写辉煌,如今的万合天宜也俨然成为了即将“瘦死的骆驼”。《六点半》之所以能够一如既往保持水准主要还是因为其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制作体系,从导演到编剧,从演员到剧务,《六点半》团队请的都是专业的从业人员,了解《六点半》的朋友都清楚,
《六点半》的那些演员多是专业演员。
总之,《六点半》从2015年发展至今已然以相当稳定的水准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更名多半是为了打造品牌,去个人IP是一个明智的思路,我个人觉得《六点半》正在布一个比较大的局,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在电影院看到《六点半》团队制作的院线影片,
说不准《六点半》由此踏入娱乐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