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世界杯_2019篮球世界杯 - dyldrk.com

了解茯苓,茯神,茯苓皮,土茯苓

据载,一开始古时候人们称其为 伏灵,就是说被砍伐后,松树的“灵”,就“伏”在那里,变成了另一种物事。

茯苓和松树之间的关系大约如此。

茯苓的生长过程有关阴阳相吸的描述,被人们用来解释为什么茯苓有这样的功效:对心阳不足、心气涣散引起的“惊邪、恐悸”有“收摄心神”的作用。

茯苓的功效也和松树根的位置有关系,如下图,茯苓环抱着松树根长成的部分被称为茯神,医家认为茯神的功效偏向养心安神作用。

茯苓的棕褐色的外皮,是一种中药,茯苓皮。

不含皮的茯苓块,按实际情况,有两种颜色,白色的称为白茯苓,红色的成为赤茯苓,只是商品名不同,功效一样。

一图看懂茯苓、茯苓皮和茯神(网络好图,版权归原作者。)

茯苓 中药饮片

茯苓 中药饮片

茯苓粉

典型的茯神

典型的茯神

茯苓皮 中药饮片

茯苓 食品

茯苓与养生食品

《芈月传》里,芈月用新鲜的土茯苓解不知名的毒。

土茯苓 植物图

土茯苓 中药饮片

新鲜的土茯苓

以上图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好,言归正传。

一、 茯苓、茯神、茯苓皮、土茯苓 的性味归经、功效。

分隔线内容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 《中国药典》 )2015版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分隔线

茯苓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 10~15g。

茯苓皮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菌核的干燥外皮。多于7~9月采挖,加工“茯苓片”、“茯苓块”时,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肺、脾、肾经。【功能与主治】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 15~30g。

土茯苓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炮制】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肝、胃经。【功能与主治】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用法与用量】15~60g。

分隔线

茯神

【来源】茯神为多孔菌科卧孔属植物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 】的菌核,原物种为低等植物,是寄生在松树上的真菌。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中间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

【性味与归经】性味甘、淡平。 入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二、 茯苓、茯神、茯苓皮、土茯苓 有何不同。

再上图: 一图看懂茯苓、茯苓皮和茯神。

1、茯苓环抱着松树根长成的部分被称为 茯神,医家认为 茯神的功效: 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2、茯苓的棕褐色的外皮,是一种中药,茯苓皮。 茯苓皮的功效: 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3、不含皮的,就是常说的茯苓,按实际情况,一般有两种颜色,白色的称为白茯苓,红色的成为赤茯苓,只是商品名不同。 茯苓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4、土茯苓是另外一种中药,用药部位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土茯苓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5、 土茯苓在中药学里的分类是归类于 清热解毒药。区别于 茯苓,后者是 利水渗湿药。

《芈月传》里,芈月用新鲜的土茯苓解不知名的毒。

【 煎煮方法 】

注意事项

茯苓: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土茯苓:肝肾阴亏者慎服。忌用铁器煎煮;服用时忌饮茶。

茯苓、茯苓皮、 茯神、土茯苓,煎煮法参考中药的普通煎煮法,点击如下链接直接查看《如何合理地煮中药》 文字版和视频版 。

三、 相关名方简介、 经典摘录 ,供参考。

【名方简介】

五苓散 (出自《伤寒论》)

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 太阳病篇蓄水证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按:汉一两为24铢。1 铢=0.65克)

【经典摘录】

有关茯苓的功效:

"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本经》)

"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别录》)

"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药性论》)

"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日华子本草》)

"渗水缓脾。"( 《伤寒明理论》)

"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医学启源》)

"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王好古)

"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药征》)

有关茯神的功效:

"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 《别录》)

"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 《药性论》)

"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 《本草再新》)

有关茯苓皮的功效:

"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纲目》)

"行皮肤之水。"( 《医林纂要》)

有关土茯苓的功效:

"调中止泄。"( 《本草拾遗》)

"敷疮毒。"( 《本草图经》)

"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滇南本草》)

"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纲目》)

"疗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 《本草正》)

"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生草药性备要》)

"祛湿热,利筋骨。"( 《本草再新》)

"治脚气。"( 《陆川本草》)

"治心胃气痛,肾炎。"(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杀虫解毒。治瘰疬,小儿疳积。"( 《江西草药》)

"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四、 民间食疗简方。

【 民间 食疗简方 】

杨药师按: 考虑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下民间食疗简方,是否适合自己的状况,建议事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土茯苓煲龟是一道传统药膳,属于 粤菜系。

初夏雷雨天,一阵雨水一阵闷热,这种天气下人体的皮肤容易湿痒,尤其是易患皮肤病者更容易反复出现湿疹、疖病等。土茯苓煲龟,一清一补,为 清补解毒的汤品。

《本草纲目》言土茯苓“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乌龟则有滋阴益肾的功能。入药选用金钱龟,也可选用一般的 草龟代替。

食材: 新鲜土茯苓 200克、草龟1只、生姜2~3片。

新鲜土茯苓

可怜的草龟,被用来制作土茯苓煲龟汤。

制法:新鲜土茯苓洗净;龟置盆中淋入热水,使其排清尿,洗净,宰杀去头、爪和内脏,但连龟甲同用。先把土茯苓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煲1个小时,然后放入龟和生姜再煲2个半小时后,加入盐、油便可,此量供2~3人用,龟肉捞起调味佐餐用。

土茯苓煲龟汤

五、《 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 》

【体质辨识】 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 你是哪一种?请参阅下表看看自己比较接近哪一种体质。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可能有助于对中药注意事项比如禁忌、慎用等内容的理解。

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

主要参考资料:《中药大辞典》;张廷模《中药学》;江海涛《药性琐谈》。

转发出去,或许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者(蚕豆病患者)用药禁忌目录》

阅读并请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 谢谢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