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什么投资滴滴?因为这是大公司开始约会的方式。
本周很多人都在热议苹果公司斥资10亿美元投资中国滴滴出行的理由。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是为了博取中国政府的好感吗?这样做可以拯救苹果在中国日益放缓的销售业绩吗?这对于优步中国来说是一个打击吗?诸如此类。
针对上面所有问题,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这个交易不会给苹果或滴滴带来任何即时的影响,我认为这其中也不存在任何真正的商业理由。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场糟糕的交易。实际上,我认为这是一场很聪明的交易,不过这场交易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关系。我认为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和滴滴总裁柳青(Jean Liu)均意识到两家公司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互补性,并且可以共享中国的未来和技术。因此,这场简单、无风险的交易就是开启合作关系(并取得专业知识)的一种方式,少数股权投资是大公司之间开始“约会”的方式。
我的观点主要包含四点:
#1–这场交易不是为了博得中国政府的好感
《纽约时报》认为这是这场交易的主要目的。真是这样吗?2015年中国并购总额达到7330亿美元,境外并购额达到670亿美元(普华永道),如今,资本匮乏已经不是困扰中国政府的大问题了,10亿美元很难引起中国政府的注意。
此外,滴滴面临的政治局面也很复杂。地方政府喜欢滴滴,因为它能够减缓拥堵;地方政府又不喜欢滴滴,因为它过多地抢占了国有出租车公司的市场份额(地方政府尤其不希望惹怒众多的出租车司机)。类似地,省级政府可能是支持滴滴的,但是又不希望拼车行为导致汽车需求的下降(会对汽车制造商、服务商和汽车零件供应商造成冲击)。请记住,汽车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且主要的汽车公司大多是国有的。
所以,将10亿现金投入本已复杂的政治局面中怎么能帮助苹果改善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如果苹果真的想要改善与中国政府的关系,那么交易中应包含“新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这样的字眼。
#2–这场交易不会导致苹果在华业务的增长(或转强)。
彭博社的观点是这场交易将帮助苹果在华业务增长。我又要问了,真是这样吗?苹果在华业务是销售苹果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上一财年,苹果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增长了84%,但是上个季度下降了26%。在滴滴这个交通出行应用的一轮融资中,苹果进行了被动的少数股权投资,这能改变苹果的在华销售状况吗?这能改变苹果与三星或小米的竞争格局吗?不能。
此外,还有人认为(《华尔街日报》)此交易可以提高苹果支付(Apple Pay)在中国的接受度,但真的能和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财付通和支付宝竞争吗?怎么竞争?这件事情并不是简单地让更多的手机安装这个应用,而是要和这些市场根基牢靠的本地巨头竞争。我不认为这点说得通。
#3–对于苹果来说,这场交易并不是重大金融投资。
对于苹果,这只是一笔小投资,因为苹果拥有2330亿美元的现金结余。这笔投资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收益(备注:滴滴最近的私营市场价格为250亿美元,2015年的价格为60亿美元)。或许,苹果能够从使用境外资金中获益,因为如果将这些资金汇回美国是要交税的。
但是,这笔投资金额并不大,不足以对苹果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而且,不管怎样苹果也不是金融投资者,苹果一般是收购并吸纳规模较小的技术公司。因此苹果为什么要参与一家中国初创公司的融资?这并不是一项重要的金融投资,也(尚)不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投资。
#4–这场交易也不会对滴滴(或者滴滴与优步中国的竞争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
10亿美元不会给滴滴带来太大变化,2015年该公司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募集到了30亿美元的资金,并且只要它愿意,任何时间它都可以在中国市场募集到大量资本。此外,在目前滴滴和优步中国的持续“烧钱战”(给司机和乘客提供补贴)中,滴滴表现很好。所以说,现金固然是优势,但这个优势滴滴早已具备。
此外,烧钱战的重要性有所降低,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论述滴滴和优步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价格补贴转向运营和商业搭配(《滴滴和优步之战是如何演变的》)。
在这场交易中,滴滴的主要关切是技术。在这个领域优步宣称(很可能也确实是)拥有领先优势。此处的技术不是指应用软件和编码层面的技术,而是指无人驾驶汽车等大趋势方面的技术。优步已经准备好将自身的服务与其他顶级西方汽车、交通和技术公司整合到一起。坊间盛传苹果斥巨资研究汽车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电气化?),技术缺口可能是滴滴考虑的因素之一。
所以关键问题是“苹果的入资真的能影响滴滴或滴滴之于优步的技术能力吗?”答案是“不能”或者至少是“尚不能”。这看上去像是单纯的金融投资,但是在这场交易中也许还有未公开的资料或技术共享。或者,未来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是我的主要观点,苹果和滴滴共享中国的技术未来。
那么苹果和滴滴为什么要进行这场交易?因为他们喜欢对方,所以开启了一段合作关系。
有时并购交易考虑的不是策略、协同效应或回报率。有时并购考虑的只是个性。(马云购买恒大足球俱乐部和南华早报是因为它们可以给阿里巴巴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吗?)有时人们进行交易只是为了交易本身,或者是为了建立关系。并购最终还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易。
那么苹果和滴滴为什么要进行这场交易?
坦白讲,我认为柳青和库克见了一面,他们俩相互赏识,也喜欢对方的公司,并且他们也认可对方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带来的价值。据报道,在交易之前,苹果和滴滴已经沟通了一年时间。
从长期来看,苹果需要中国市场,滴滴需要技术。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互补性,并且可以共享中国的技术未来,所以他们选择进行一场简单的无风险交易。这样做,两家公司之间就建立了更加正式的关系。我觉得这种合作关系背后没有商业原因,只是两家公司由“调情”发展到“约会”,但他们还没有“结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或成立合资企业等)。
不过很可能这场交易只是拉开了双方开展更大规模合作的序幕,也许是成立一家从事汽车制造的合资公司?小交易过后,大交易往往接踵而至。
又或许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这段合作关系对于其中一家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或许是多了一个金融后援?未雨绸缪通常是最好的。
又或许,这两家技术领军企业的总裁均意识到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中国的崛起;技术、汽车和交通的碰撞与融合;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崛起等),因此,在快速变化的大形势下选择合作一般来说都是明智之举。
我会留意在初次的小交易试水之后是否有潜在的大交易,苹果和滴滴的下一步动态值得关注。
感谢您的阅读。
-----
我的文章主题是残酷无情而又妙趣横生的中国消费者抢夺战。如果你想阅读我的定期发帖,请点击“追踪”。
"我是如何离开纽约而为阿尔瓦利德王子工作的"
"为何中国妈妈是全球最重要的消费者?"
"想要真正的中国国企改革?那就让百威英博和疯狂的巴西人掌管雪花啤酒"
"越来越任性的中国消费者正在影响整个世界"
"解读现代中国——我最喜爱的地图"
我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担任投资学教授。我本人也是一名投资者兼阿尔瓦立德王子的原经理/雇员。
我每月会发送一份“推荐中国读物”的邮件。其中列举了我近期发现的好文章和书籍。你可通过以下网址报名获取:www.jeffreytowson.com,你还可在这里获得我的一小时中国书籍免费阅读章节:)
Photo by Connie Ma, Creative Commons with lin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