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西神头扶苏庙的文化长廊
上溯1370多年,唐太宗命鄂国公尉迟恭督工重修扶苏庙,使一座山区小庙规模扩大、品位提高,在古崞邑大地上名声大振、香火旺盛;
上溯1040多年,宋太祖赵匡胤颁发圣旨,敕封扶苏庙为“柏枝大王”庙,这里供奉扶苏的大殿上从此高高悬起了“柏枝神祠”的匾额;
上溯270多年,有西神头村杜历、杜璞倡捐修庙,扩大殿宇、增高台基、新建配殿等十二楹,使“庙貌巍然,阶址崭然,丹雘灿然,神威赫然”;
上溯8年,西神头在外工作人员李白厚、黄田文等热情倡导修庙事宜,村人杜尚仁、黄美庭等积极响应、主动配合,历时 5 年,筹集款额50多万元,兴工备料,励精图治,使一座气势恢弘、富丽堂皇的新扶苏庙,在几近废墟的原址上拔地而起。
17个世纪以来,“怪石深藏万柏文”的柏枝山与紧傍山脚的扶苏庙不离不弃地相依相守在一起,风雨无惧,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观云聚云散,平和之中露出峥嵘,壮阔之下显出雄浑,以悠远深沉的苍凉气势拽住了一代代乡民的心。而且,在漫漫的岁月更迭、沧桑巨变中,柏枝山成就了扶苏庙的灵异,扶苏庙平添了柏枝山的神韵。
将近1800年的时光,扶苏庙以精妙的庙宇建筑物,不仅展示了神人合一的宗教理念和专制的封建皇权思想,而且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忠孝仁义”品质的敬畏感怀和对扶苏、蒙恬个人魅力十分崇拜的美好情感。并将这种文化通过可视的艺术形象传输给众生,由此演绎了我国古代社会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以及历史纵向的发展脉络。这就是西神头扶苏庙——这本历史教科书给后人的一种诠释。
如今,这里宽阔的广场旁建起了一座文化长廊,由考古学家、古建筑专家李有成(已故)设计,仿明清建筑,卷棚顶,悬山式,廊柱开放型。精选历朝历代名人墨客咏赞扶苏诗词,由本土书法名家恭书,然后镌刻石上,镶嵌于长廊里,构成一道长长的文化走廊,昭示后人,用心良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